登录 | 注册
中华侯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侯氏论坛 >> 姓氏人物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回复:侯氏历史名人 第 56 楼

侯玉山:弄堂棋手北平发迹史

□ 文/妙弈  
转自棋艺

  侯玉山出生于清宣统三年(1911年),其父侯尚斌是顺义县农民,闲暇时喜欢在田间地头对弈两盘。旧社会的农民生活艰辛,常常朝不保夕,为了生活,侯父只得携家眷闯京城,在七神庙胡同做起了小买卖。离家几码远有个糖果作坊,东家是个棋痴,常常撇下生意在楼下迎战。
  受父亲的感染,侯玉山自幼嗜棋,每天放学都到棋摊旁观战,常常废寝忘食,不到看不见棋子从不回家。通过两年在街坊棋摊的锤打,不到十岁便横扫棋摊无敌手,被称为小神童。到12岁时不爱学习而痴迷于象棋的他被父亲送到泰山居饭店当学徒,希冀他能学一门过活的手艺。可是,侯玉山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象棋上,对其他事情并不感兴趣,两年时光悄悄过去,一事无成的他只得挎篮沿街叫卖,却也常常因为看棋而忘记生意,后又被送到骡马市街的生记鞋店学制鞋。几经周折,什么手艺也未学到,象棋方面却有很深的造诣。
  北京启新茶社的建立,使酷爱象棋的侯玉山如鱼得水,顺利地完成从弄堂棋手到茶馆棋手的蜕变过程。由于经常到茶馆中弈棋,得到北京一流棋手那健庭的青睐,棋艺水平突飞猛进,很快成为“北平三小”之一。1929年~1930年间南京名棋手万启有和西北棋圣彭述圣来京挑战,给北京棋坛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。刚刚在北京棋坛崭露头角的侯玉山以此为契机,产生了向超一流棋手挑战的念头。在与彭述圣对弈(让一马)落败后,找到自己与高手们在布局上的差距。在彭的点拨下,他认真研读《适情雅趣》等布局书籍,渐渐地把理论和实践糅合在一起,棋艺又精进了许多。
  1935年,侯玉山在饮春居茶社“六局赛擂台”上,大战张德魁,以三胜二和一负净胜两局夺得银盾,从此扬名。1951年,民革中央举办“抗美援朝象棋义赛”,他以出色的棋功击败窦国柱。1956年,第一届全国象棋锦标赛,他经过初赛、复赛的层层选拔,跻身决赛,最终获得第五名。1982年,被中国棋院授予象棋大师称号。兹撷选一盘与上海名棋手徐天利的精彩对局,以飨读者。
  侯玉山(先胜)徐天利
  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


作者:610885998 (2007/10/27 0:19:23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侯氏历史名人 第 57 楼

侯希贵 小传

    湖南省汉寿县人,1946年8月出生于汉寿县一个梨园武生世家。其父是县汉剧团著名武生演员。6岁承父教,学艺演戏。先后在湖北公安、贵州铜仁、湖南汉寿、常德、慈利、桃源、等地跟班演出。1965年,桃源汉剧团精简人员,随全家下放桃源陬市三叉港公社长堤大队从事农业生产,亦参加文艺宣传队的演出活动。1968年,桃源汉剧团解散,全家生活无着落,随父母迁回原籍汉寿县从事农业生产劳动。1972年远走他乡,出外谋生。曾在贵州铜仁剧团、萍乡杂技团、攸县花鼓剧团演出。1976年定居长沙。

    1987年,南下广东,先后任深圳宝安布吉刑警大队副大队长、珠海市公安局拱北分局副局长。他身怀绝技,武艺高强,不仅在大陆广为人知,而且在台湾、香港、澳门也有名气。国家副主席王震、元帅徐向前、中顾委常委余秋里、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等先后接见了他。溥杰为他题词:“金绳开觉路,宝筏度迷川,将相登寿域,四化共先鞭。”人誉为“江南一绝”。香港首富李嘉诚、世界船王包玉刚、电影事业家邵逸夫及许多文体明星对他十分崇拜。

    1991年定居香港,任德辉国际(集团)有限公司、希贵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董事长。他多次率领台湾同胞、港澳同胞、海外侨胞回家乡捐款,支援家乡经济建设。1991年11月至1992年4月,先后为汉寿、常德、桃源、攸县等地捐款561万元,用于建立汉寿一中、攸县一中教育奖励基金会等,发展桃花源旅游事业,振兴家乡戏剧事业,并任省湘剧院名誉院长。还为湖南希望工程捐款60万元。1995年7月,湖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,他一时筹集不到巨款,连忙变卖房产,捐献了50万元赈灾款。1996年,省八运会在常德市举行,又捐款100万元。1997年,湖南省建立毛泽东文学院,他捐款100万元,并深情地说:毛主席是我一生最敬佩的人,我当然要尽一份心意。1998年7月,洞庭湖区又遭受特大洪涝灾害,捐献赈灾款物130万元。2000年9月,他为修建桃源漳江公路捐资230万元。10多年来,他在湖南等省捐款捐物数千万元,以仗义疏财、扶危济困的传统品德和爱国爱乡的实际行动成为闻名的慈善家。1998年3月,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。北京《人民中国》画报、台湾《艺文志》杂志、香港亚洲电视台均介绍了他的事迹,还被收入《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》和《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》。


作者:610885998 (2007/10/27 14:52:25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侯氏历史名人 第 58 楼

意园八法造精微 丹砂渲染夺天工

  —— 记开封近代文人书画家侯意园

韦绪智 文

    开封近代文人书画家、金石家 侯汝承 先生,著有《意园诗勼》六卷、《意园印勼》八卷、《意园印石录》二卷传世,但因印数有限,流传不广,故鲜为人知。特别是其画作、文稿皆在战乱期间散佚殆尽,令人无法探究其艺术造诣,除了惋惜,惟有慨叹。幸有其弟子 张广仁 女士(即创建千唐志斋的那位 张钫 先生之长女)把自己保存多年的 侯 先生遗墨 22 幅、遗诗 390 余首、《意园印石录》二卷,结集为《 侯意园 先生诗画金石纪念册》于 1989 年在台湾出版,使我们从中得窥 侯 先生在书画、金石及诗文方面所取得的部分成就。
    侯汝承 先生,字意园,清咸丰九年( 1859 )出生于河南杞县名门望族。少时天资颖慧,禀赋不凡,且能奋志笃学,以县、府、院三试案首(第一名)传为美谈。入仕后,他在京畿曾任直隶署布政司理问、行唐知县、晋州知县等官职近 30 年,因奉法循理,方正廉洁,荐为太守, 1911 年奉调入都。 1912 年北洋政府委任其为军政执法处法审官,曾于 1914 年利用职务之便保释被捕的国民党员(据传为于右任)。后擢升陆军部部监长,在职数年,政绩卓著,授中大夫政事堂存记任用道尹,政府南迁始解职。 1934 年自北京回汴侨居,曾应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的于右任之邀赴南京叙旧,游玩数月始返。后归杞, 1937 年 2 月病卒,享年 78 岁。

    侯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,对书画情有独钟,山水、花鸟、兰竹无不精绝,尤以写意花卉颇得清初花鸟画大师恽南田笔意。这在其 12 岁所作《题桃花》诗 “ 吾学南田画,南田不似吾。夭夭神韵妙,摹仿得形无? ” 中即可见端倪。光绪丁亥( 1887—1888 )年间,客居归德(商丘)太守文仲恭府中,河督吴大澂见其诗书画俱佳,曾邀其入幕,以已就府事婉辞。光绪壬辰年( 1892 ),河南学使邵伯英在其所绘《桃花纨扇》的题跋中写道: “ 近见 侯 君意园写生颇合没骨精蕴,兹观其所绘碧桃花,尤深得南田神韵,非描摹形似者所能梦见。 ” 表明其画技已非同一般。在保定为官时,每遇闲暇,常以书画自娱,其次在《兰室杂咏》序中曾云: “ 性喜图画,尤嗜写兰,所藏赵子固、文徵明、程散圣、周业炎、蒋矩亭、招铭山诸墨迹不下数十幀,入官后,犹结习不忘,即鉴堂制军(明清时对总督的敬称)特写 ‘ 兰室 ' 二字为赠。 ” 辛丑年( 1901 )两宫自西安回京途径保定时,太后在行宫件其所画帷幔,以为颇有南田遗意,亲自召见嘉勉,从此画名愈盛。此前他曾被时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的桐城派后期文学大师 吴汝纶 先生录为弟子,使其古文修养愈加精进。 1902 年,吴汝纶赴日本考察学制,他曾作《送别图》相赠,当时京城名流题咏殆遍,被比之宋尚书都门送别图,一时传为佳话。
    侯意园 先生是一位典型的文人书画家,学识闳通,文采风流,无论状物写景,悲时感事,常借诗画以寄情释怀。诗画外尤致力于金石文字,收藏历代法书及名人书札数百通,朝夕摩挲,反复研究,所以其在大小篆、隶书及金石篆刻上,亦成就卓著,造诣精深。先生不仅学术修养渊博,生活积累深厚,且交友广博。清末与军机大臣张之洞、陆军部尚书端方、国子监祭酒昱和、王懿容等人时常商榷金石之学;民国以来,与梁任公、章太炎、杨惺吾、于右任、靳 仲云诸 先生谈诗论画,交往甚密,渊源所渐,耳濡目染,对其各方面学养的提高不无裨益;寓居北京时,曾与樊云门、秦右衡、马积生、李谙斋诸老结为诗社,时相唱和。樊增祥( 1846 ~ 1931 ,字云门)对其花鸟画推服尤至,曾为其《花卉草虫册》体诗云: “ 意园八法造精微,逼近忘庵与草衣。蓝菊青菘盈老圃,禽虫飞跃任天机。 ” 章太炎也赞叹曰: “ 正是徐熙传妙笔,江南群庙已仓皇。 ”


作者:220.172.219.* (2007/10/31 15:15:07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侯氏历史名人 第 59 楼

意园八法造精微 丹砂渲染夺天工

  —— 记开封近代文人书画家侯意园

韦绪智 文

诚如章、樊二人做言, 侯 先生在继承五代徐熙一派花鸟画技法的基础上,又深得清初王武( 1632 ~ 1690 ,号忘庵)和恽寿平( 1633 ~ 1690 ,号南田,晚号东园草衣)没骨写意花卉的神髓。其笔墨润秀,情趣真率,颇近于南田;其风格超逸,秀雅清新,又差拟于忘庵。居家院落遍植花草,饲养虫鸟,时常观察,借以写生,故其笔下草虫花鸟变化之多,意趣之浓,笔墨之精,都有超越前人之处。其在写意花鸟画的理论上也颇有心得,曾作《论画花卉三首》等诗篇,总结对花鸟画勾勒敷色、点染用墨上的体悟。画中有诗,诗中有画,是其又一特点,这站他的山水画上尤为突出。试看《关山雪霁图》的皴笔,线墨并用,淡中有实,柔中有健,一派严冬景象。长松巨木,水村上峦,气象萧疏,古朴淡雅,于传统笔墨功夫中大见真趣。其画融入书法、诗词的意境,可视可读,可叹可赏。  

    张广仁 女士在《 侯意园 先生诗画金石纪念册》的序言中盛赞其师云: “ 师幼耽典籍,兼嗜书画,由于功力深厚,故作品清逸有致,品题诗稿,迅捷有物,字尤端秀苍劲。近世以书画名时者多矣,或以书著,或以画传,二者兼隆,已不易,能书画又擅诗词者,南张(大千)北溥(心畲)外,其唯吾 师意园 先生欤! ” 此言虽虽饱含学生对先师的崇敬之情,但纵观 侯 先生在诗书画上的造诣,也绝非溢美之词。遗憾的是,由 于侯意园 先生归田退隐沦为 “ 遗老 ” 之列,再加上其遗留在大陆上的作品大多毁于战乱,也就没有人去注意他,更无法对其作品进行探讨和研究了。像他这样被历史所湮没的书画家,在近代又岂止一人!天津文物公司在 2005 年春季文物展销会上,拍卖侯意园画于丙寅年的集锦册页时,因对侯氏不甚了解,竟然将丙寅年当成 1866 年,整整提前了 60 年。因此现在对像侯氏这样在历史上名重一时的文人书画家,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探讨,给以应有的评价,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。近来得知 侯意园 先生数幅山水、花卉国画作品,曾在台湾中原文化展览会上展出,其传略亦被美国东方文化研究所收入《东方画家列传》中,实在令人欣慰。


此文原载 2003 年 4 月 10 日 《汴梁晚报》


作者:220.172.219.* (2007/10/31 15:16:43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侯氏历史名人 第 60 楼

侯镇邦(1890--1952)少将。字靖臣,云南宣威人。行伍出身,1929年4月任第10路军独立团上校团长,1937年7月任新编第10师1旅少将旅长,1940年8月任新编第11师少将师长,1943年2月任新编第11师少将师长,1946年5月任整编第58师新编11旅少将旅长,1947年10月任国防部少将高参,1948年3月任云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高参,同年回乡,1952年1月在云南宣威被处决。

作者:220.172.219.* (2007/10/31 16:12:14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130 每页5条 当前12/26页 首页 上一翻页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下一翻页 尾页 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8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8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侯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652.3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侯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