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| 注册
中华侯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侯氏论坛 >> 姓氏人物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回复:侯氏历史名人 第 46 楼

炀帝见了,连连顿足说道:“可惜可惜!”再展第三幅看时,却是《自伤》一首。云:

  初入承明殿,深深报未央。
  长门七八载,无复见君王。
  春寒入骨清,独卧愁空房。
  飒履步庭下,幽怀空感伤。
  平日新爱惜,自待聊非常。
  色美反成弃,命薄何可量?
  君恩实疏远,妾意徒彷徨。
  家岂无骨肉?偏亲老北堂。
  此方无羽翼,何计出高墙。
  性命诚所重,弃割良可伤。
  悬帛朱栋上,肝肠如沸汤。
  引颈又自惜,有若丝牵肠!
  毅然就死地,从此归冥乡。

  炀帝也不曾读完,就泫然掉下泪来说道:“是朕之过也!朕何等爱才,不料宫闱中倒自失了一个才妇,真可痛惜!”再拭泪展第四幅看时,却是《遗意》一首云:

  秘洞扃仙卉,雕窗锁玉人。
  毛君真可戮,不肯写昭君。

  炀帝看了,勃然大怒道:“原来是这厮误事!”沙夫人问题:“是谁误事?”炀帝道:“朕前日曾叫许廷辅到后宫采选,他如何不选此人!其中一定有弊。这诗又说‘毛君真可戮,不肯写昭君’,明明是怨许廷辅不肯选她,故含愤而死。”便要叫人拿许廷辅。沙夫人劝道:“许廷辅只知观看容貌,哪里识得她的才华。侯夫人才华固美,不知容貌如何?陛下何不差人去看,若是颜色寻常,罪还可赦;倘才貌俱佳,再拿他未为迟也。”炀帝道:“若不是个绝色佳人,哪有这般绵心绣口!既是妃子如此说,待朕亲自去看,遂别了沙夫人,随即乘辇还宫。萧后接住,遂同到后宫来看。进得宫来,只见侯夫人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女子,虽然死了,却妆束得齐齐整整,颜色尚然如生;腮红颊白,就如一朵含露的桃花。炀帝看了,也不怕触污了身体,走近前,将手抚着她尸骨之上,放声痛哭道:“朕这般爱才好色,宫闱中却失了妃子;妃子这般有才有色,咫尺之间却不能遇朕。非朕负妃子,是妃子生来的命薄;非妃子不遇朕,是朕生来的缘悭。妃子九泉之下,慎勿怨朕。”说罢又哭,哭了又说,絮絮叨叨,就像孔夫子哭麒麟一般,十分凄切。正是:

  圣人悲道,常人哭色。
  同一伤心,天渊之隔。


作者:220.172.211.* (2007/9/21 17:19:54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侯氏历史名人 第 47 楼

萧后劝道:“死者不能复生,愿陛下保重。”炀帝方才住声说道:“这都是许廷辅这厮,误我大事!”遂传旨叫拿了下狱,细细审问定罪。一面叫人备衣衾棺椁,安葬侯夫人,又叫宫人寻遗下的诗稿。宫人回奏道:“侯夫人做诗极多,临死这一日,哭了一场,都尽行烧毁,并无所遗。”炀帝痛惜不已。萧后忙治酒来解恼。炀帝一边饮酒,一边将侯夫人的诗笺放在席上,看了又看,读了又读。看一遍,说一遍可惜;读一遍,道一遍可怜,十发珍重爱惜。随吩咐朱贵儿、杳娘、雅娘众美人,翻入乐谱,时时歌唱。萧后见炀帝怏怏不乐,只是将酒来劝。炀帝吃到半酣之际,更觉思念情深。随叫取纸笔,自制祭文一篇去祭她。祭文道:

  呜呼妃子,痛哉苍天!
  天生妃子,胡为不全?
  容兮佼佼,才兮仙仙。
  奈何无禄,不享以年。
  十五入宫,二十归泉。
  长门五载,冷月寒烟。
  既不朕遇,谁能妃怜!
  呜呼痛哉,一旦自捐!
  览诗追悼,已无及焉。
  岂无雨露,痛不妃沾。
  虽妃之命,实朕之愆。
  悲抚残玉,犹如花鲜。
  不知色笑,何如嫣然!
  泪下成血,心伤如煎。
  纵有美酒,食不下咽。
  非无丝竹,耳若充悬。
  妃不遇朕,长夜孤眠;
  朕不遇妃,遗恨九泉。
  朕伤死后,妃苦生前。
  死生虽隔,情则不迁。
  千秋万岁,愿化双鸳。
  念妃香洁,酹妃兰荃。
  妃其有灵,来享兹筵。
  呜呼哀哉,痛不可言!

  炀帝做完了祭文,自家朗诵了一遍,连萧后不觉也堕下泪来,说道:“陛下何多情若此!”炀帝道:“非朕多情,情到伤心,自不能已。”随叫一个太监赐祭一坛,就将祭文烧在她灵前。十六院夫人,闻知炀帝厚治侯夫人的葬礼,也都备了礼物来祭吊。萧后见众夫人来祭,也只得拿些香蚀纸帛,差人去赐吊。炀帝又差人相择高原之地,卜吉厚葬。又敕郡县官厚恤她家父母。侯夫人虽生前不曾受用,死后倒也一时之荣华。正是:

  莫道红颜金薄命,人情到底惜芳魂。
  生前纵未君王宠,死后犹沾雨露恩。

  炀帝厚葬侯夫人不题。却说许廷辅拿在狱中,被刑官三拷六问,熬炼不过,只得将索骗金钱礼物,方肯来选的事情一一招出。刑官得了真情。忙具本奏和炀帝。炀帝大怒道:“这厮原来如此大胆!”就要叫发去东市腰斩,却亏众夫人再三苦劝。原来十六院夫人,都是许廷辅选入来的,今日亲承恩宠,未免念他旧功,故竭力替他劝解。炀帝道:“若不斩他,何以谢侯妃于地下!既是众妃苦劝,免他身首异处,一刀之苦。”遂批旨赐许廷辅狱中自尽。正是:


  只倚权贪利,谁知财作灾!
  虽然争早晚,一样到泉台。


  又云:

  何物貂#贱,伤残白玉枝。
  百身犹莫赎,一死更何辞。


作者:220.172.211.* (2007/9/21 17:20:28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侯氏历史名人 第 48 楼

炀帝既将许廷辅赐死,只是思念侯夫人不已。众夫人百般劝慰,炀帝终有几分不畅。萧后道:“日前仙使曾说宫中自有嫦娥,今其言已验。但侯夫人既死,思之无益,何不还到后宫去选?或者更有美色,也未可知。”炀帝道:“御妻之言有理。”遂同到后宫来选,怎奈后宫有千宫万殿,一时怎能够遍选!来选的未必色美,色美的未必来选。炀帝心生一计,叫传旨各宫,不论夫人、贵人、才人、美人、嫔妃、彩女、或是有色,或是有才,或是能歌,或是善舞,凡有一才一伎之长,都许报名自献,俟朕亲览录用。有能荐拔一人者,赏千金;误报者不罪。自此旨一出,不数日,也有论诗的,也有善画的,也有能吹弹歌舞的,也有会投壶蹴的,都纷纷来献伎。炀帝大喜。随命值酒在显仁宫大殿上,召萧后与十六院夫人,都同来面试众人。这一日,炀帝与萧后并坐在上面,众夫人都罗列坐在两旁;下面却排下几张长书案,尽将笔墨纸砚和笙箫弦之类放在上面。能诗的,炀帝就出题目,叫她吟咏;会画的,炀帝就说个景致,叫她摹写;能吹的,就叫她吹;能唱的,便叫她唱。一霎时,笔墨纵横,珠玑错落,宫商递奏,鸾凤齐鸣,真个是一时之胜。怎见得?但见:

  簇簇宫娃,团团闺秀。各逞奇思,如文场之鏖战;咸夸长伎,似武士之争衡。临风索句,逞咏雪之才情;对景濡毫,施泼云之妙墨。龙蛇竞笔,落纸千行;风雨鸣弦,瑶琴一曲。舞低秋月,绝胜杨柳纤腰;歌罢春风,不减樱桃小口。投壶处,玉轻飞银箭;蹴场,金莲乱缀明珠。琵琶半面,塞下流来;玉笛一声,月中飞出。真个皓齿生香,娥眉吐媚。莫言无处不销魂,若个有情能不死!

  炀帝看见一个个伎艺超群,容颜出众,满心欢喜道:“这一番遴选,方不虚也!”随各各赐酒三杯,随查了名字,或封美人,或赐才人,共选有二百余人,都一一送入西苑供用。查到临了,单单剩下一个美人,也不作诗,也不写字,也不歌,也不舞,立在半边,默默不语。炀帝再仔细将她一看,只见那女子:

  貌风流而品异,神清俊而骨奇。
  不屑人间脂粉,翩翩别有丰姿。

  炀帝忙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别人都献诗献画,争娇竞媚,你为何不言不语,立在半边?”那美人见炀帝开口问她,她不慌不忙,慢慢的走上前来答应。只因这一问,有分教:昏君短气,淫主惊心。正是:

  国运潜消灭,天心暗改移。
  昏昏都不识,却有慧心知。

  那美人毕竟不知说些什么,且听下回分解。


作者:220.172.211.* (2007/9/21 17:21:08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侯氏历史名人 第 49 楼

侯夫人

隋炀帝在位期间广造高楼,并网罗天下美女数千名纳于迷楼中幽闭,侯夫人就是这几千名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隋炀帝的宫女之一,最后自缢而死,臂悬锦囊,左右取进,得自感诗三首。
其一曰:

“庭绝玉辇迹,芳草渐成窠。
隐隐闻箫鼓,君恩何处多。”

其二曰:

“欲泣不成泪,悲来翻强歌。
庭花方烂熳,无计奈春何。”

其三曰:

“春阴正无际,独步意如何。
不及闲花草,翻承雨露多。”

又妆成诗云:

“妆成多自恨,梦好却成悲。
不及杨花意,春来到处飞。”

又遣意云:

“秘洞遍仙卉,雕房锁玉人。
毛君真可戮,不肯写昭君。”


又有咏物寄意的空灵飘逸的小诗《春日看梅》

砌雪无消日, 卷帘时自颦。

庭梅对我有怜意, 先露枝头一点春。

又自伤云:

“初入承明日,深深报未央。长门七八载,无复见君王。
寒春入骨清,独卧愁空房。跚履步庭下,幽怀空感伤。
平日所爱惜,自待却非常。色美反成弃,命薄何可量。
君恩实疏远,妾意徒彷徨。家岂无骨肉,偏亲老北堂。
此身无羽翼,何计出高墙。性命诚所重,弃割亦可伤。
悬帛朱栋上,肚肠如沸汤。引颈又自惜,有若丝牵肠。
毅然就死地,从此归冥乡。”

帝见其诗,反复感伤。往视其尸,曰:“此已死,颜色犹美如桃花。”乃急召中使许廷辅曰:“朕面遣汝择后宫女入迷楼,汝何故独弃此人也!”乃令廷辅下狱,赐自尽.


正所谓:自古深宫红颜冢,哪闻诸侯偕老情?


作者:220.172.211.* (2007/9/21 17:21:51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侯氏历史名人 第 50 楼

侯康 附 侯度
  
    侯康(1798——1837),字君模,原名廷楷。广东番禺人。祖籍江苏无锡。  
  幼孤好学,喜读史。家贫无书,母张为称贷得钱买十七史,读之久,卷帙皆敝。爱南北朝诸史所载文章,为文辄效其体。阮文达督粤,开学海堂课士,赏其文,由是知名。

  后益研精注疏,尽通诸经。好《左氏传》,欲著书以申杜解,未成。治《谷梁传》,考其涉于礼者,为《谷梁礼证》。又考汉魏六朝礼仪,贯串三礼,著书数十篇。其馀群经小学,皆有论说,多前儒所未及。

  尤深史学,正史之外旁搜群籍,仿裴松之注《三国志》例,注隋以前诸史。自负胜于李氏《南北史合抄》;堪与梅氏算书、顾氏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称鼎足。尝曰:“注史与修史异,注古史与注近史又异。史例贵严,史注宜博。注近史者,群书大备;注古史者,遗籍罕存。当日为唾弃之馀,今日皆见闻之助,宜过而存之。”为《后汉书补注续》一卷,以惠定宇曾补之,故称“续”。又《三国志补注》一卷,则以杭大宗虽补而不完善,故不称“续”。又以隋以前古书多亡,著书者多湮设不彰,补撰《后汉》《三国》《晋》《宋》《齐》《梁》《陈》《北齐》《周》《魏》十书《艺文志》而自注之。《后汉》《三国》成经史子三部,馀未成。

  为人孝友敦笃,性兼狂狷,质直疏易。喜饮酒,招呼朋好,谐谑间作,不治家人生产,惟以授徒自给。以优贡生中道光乙未科举人。会试归,发病,逾年卒。年四十。
 

  附:侯 度

  侯度,字子琴,原名廷椿。广东番禺人。侯康之弟。
  少贫困,佣书于外,夜归,灯下读书,儿女鸡犬环绕之,不顾。年三十七,始为县学生员。与兄康同年举乡试。道光二十四年,大挑一等,试用知县,分发广西,署河池州牧。例有馈礼于上官,独不馈,知府衔之。广西贼起,河池州居万山中,无城郭,先生伐木为栅,因山势联络,坚固可守。又使民十家为牌,民有从贼者,仿赵广汉銗筩法,使良民告奸民,十得六七。南丹土知州差役莫应和以事被拘,上官命先生鞫之,得实,将治其罪。时巡抚邹鸣鹤命民团绒,应和诉于府,谓出家财团练,而知州索贿。知府禀巡抚,巡抚奏之;既审其诬,犹回护前奏罚先生俸。贼攻桂林,巡抚命先生守城,宿堞旁数月。贼退,又命至梧州办盐事。遂告病归。甫至家,病卒。时咸丰五年五月,年五十七。

  为人静朴和厚,经传贯洽,尤长于礼。自大挑后,志在吏治,常读诸史循吏传及兵书。又以世风衰坏,采古书名言为一编,曰《述古轩家训》,在梧州为贼所焚;其副本在番禺志书局,为夷寇所焚,遂无传焉。所著说经文,刻于《学海堂集》。又通算学,所著书,亦散失。  



作者:610885998 (2007/10/20 8:55:50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130 每页5条 当前10/26页 首页 上一翻页 [6] [7] [8] [9] [10] 下一翻页 尾页 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1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侯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2,390.6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侯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